臺灣於38年6月15日發行新臺幣,除發行一元、五元和十元等紙幣外,自同年12月1日起陸續發行銅質一角與銀質五角等硬輔幣,這兩枚和39年發行的二角鋁幣、43年發行的五角大型銅幣及44年發行的一角小型鋁幣等5枚合稱為「臺灣地圖版」,即新臺幣第一版的硬輔幣。而拾圓硬幣的出現是在民國70年開始發行,且每年均有發行。拾圓硬幣統計至今民國99年共發行30個年版,民國100年後才改版,將蔣公像改為國父像並加入防偽設計。目前我的手上有兩本臺灣錢幣集存簿,一本是存放臺灣的流通硬輔幣(民國38年至民國102年),另一本則存放布圖版的硬輔幣(民國24年至民國32年),如圖(一)與圖(二)可供參考。這兩本在錢幣社購得,每本售價新臺幣250元。

集滿後,有幾個數據提一下:(1)紀念幣共發行8枚。(2)38年至102年發行的硬輔幣共有148枚。(3)發行最多的年版為拾圓(蔣公像)。(4)圖案用最多的是人像(蔣公像)。

文章標籤

臺灣錢幣導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